商名网
返回首页 >> 行业热点 >> 文章内容

疫苗带动下的血液制品行业现状

时间:2021-09-09 21:1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静注射免疫球蛋白被写进疫情治疗方案,使得血液制品重新赢得资本关注。

  血液制品行业概述

  1.1血液制品行业定义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畴,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血液制品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白蛋白作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也是唯一可以进口的人源性血液制品(重组凝血因子类除外),广泛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等患者的治疗。

  1.2血液制品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引进单采技术并在天津中心血站试行,1996年国家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对单采血浆站实行统一管理,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一段积极探索与严格监管时期;2011年,卫生部长提出倍增计划,在接下来几年里,政府鼓励各地设置血浆站,并取消了血液制品政府定价,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一段鼓励发展时期;2017年开始政府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血液制品行业开始去库存。2020年初疫情爆发,血液制品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液制品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1.3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

  1.3.1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血液制品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采浆站,包括血站(即采集献血者全血的血站)和单采血浆站(即仅采集献血者血浆部分的血站,通常利用全自动单采血浆机分理出献血者血液中的血浆部分,将血细胞输回献血者,使其更快恢复体力)。产业链中游是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典型代表包括泰邦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产业链下游是血液制品需求方。血液制品先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药店等,进而在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被患者应用。

  1.3.2产业链上游分析

  在中国,血浆的主要来源是无偿献血。受中国传统观念及习俗影响,中国人普遍认为献血容易引起贫血、高血压等疾病,经常献血,生育能力以及免疫力等均会受到影响,因而献血意愿本就不高。同时,负面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大众对公益组织的公益性产生了质疑,原本献血意愿高涨的热心人士,因为不能确定自己献出的血是真的被用于救治需要用血的病人,或是被用以非法牟利,献血热情大幅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采浆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血液制品行业中下游的发展。为提升中国的血浆采集水平,2011年国家卫生部提出了“倍增”计划,即要在未来的五年之间内,将中国的采浆总量提升一倍。在接下来五年间,全国的单采血浆站数量从146个增加至253个;单站平均采浆量从26.4吨增加至34.0吨;总采浆量从3858吨提升至8600吨,基本实现了“倍增”的目标。

  2011-2019年,我国血浆采集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采血量达9100吨,同比2018年增长5.8%。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人们无法外出献血,全年采浆量为6592吨,较上一年下降较大。


热点推荐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