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库 >> 切药机行业知识库 >> 中药 常用工具有哪些

中药 常用工具有哪些


最佳答案:
…… 请问各位朋友,常用的中医工具或现在常用的非仪器性工具还有哪些问题补充用水飞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中药研磨成极细的粉末。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
其 他 回 答: (共2条)
1楼
(一)手工操作工具
(1)切药刀:配合切药刀的工具有切药用的竹把子、单切用的虎头钳、螃蟹钳、拦药的刀方、接药的药斗、擦刀的油帚子、水帚子。
(2)片刀:式样与菜刀相似,刀片薄,刃口为两面,呈弧形,具切、削、片、劈多种作用。
(3)锉:为木质、角质药材锉末的工具。
(4)铁锤:药材破碎用。
(5)碾槽:系生铁铸成。
(6)冲筒:为临时捣碎工具。
(7)乳钵:研粉用。
(二)制药机械
应用机械制药,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具有很多优越性,为中药炮制的发展方向。现在有轧粉用的粉碎机,切制饮片用的切药机,各地式样较多,这里不赘述。
传统的工具:
1 戥子
  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东汉初年,木杆秤应运而生,成为后人创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法制计量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古代计量精度上看,还是从计量单位和计量管理体制上看,都是举世无双的。到了唐朝和宋朝,我国的衡器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当时,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经过测量,其戥杆重一钱(3.125克),长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铊重六分(1.875克)。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第二纽(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第三纽(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种戥秤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到了明、清时代,随着工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水平,但是仍然沿用了1斤等于16两的非十进位制单位。直至1959年,国务院才发布了计量单位一律改为10两为1斤的命令。所以,戥子都是按1斤等于16两设计的,这给我们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据传上海有一位学者去欧洲某医学院进修,曾带去在苏州花钱不多、信手拈来的一杆戥子,于圣诞节前夕作为小小礼物赠给院长,并附了一张使用说明,介绍中国使用这种戥子控制药物用量的精确性,以及如今中国许多医院中药配方仍在使用这种传统戥子的情况。出乎意料之外,第二天院长突然召见,在座的还有几位学院要员,那杆戥子放置在办公桌上,还有一架天平相伴。院长首先郑重其事地表达了感谢之情,然后请这位学者演示戥子操作,在用戥子称了重量后,再用天平复核,果然十分精确,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不久中国这杆古老的衡器配上了精美的座子,陈列在学院收藏室的展览橱窗中,并有文字介绍:中国使用这样的衡器来控制药物用量已有几千年。
2 古代医用“串铃”
  串铃也叫“虎撑”或“虎衔”,过去的行医卖药者都视其为护身符。相传“药王孙思邈有次进山为人治病时被一只猛虎挡住了去路。但他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拿起担草药的扁担准备搏斗。这时,他发现老虎伏在地上并不追扑他,只是张开大口猛喘粗气,孙思邈发现,老虎的眼中露出哀求的神色。出于职业敏感,他带着惊奇走近老虎,看到老虎的喉咙被一根很大的兽骨卡住。他想为老虎掏出兽骨,又怕虎兽性发作咬断自己的手臂。正在犹豫时,忽然想起药担子上有只铜圈,就取来放进虎口撑住老虎的上下颚,从猛虎口中顺利取出兽骨。被治愈的老虎摇动尾巴点头致谢,随后转身而去。此事传开,江湖行医的人们纷纷效仿,铜圈便成了外出时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响器。一来可以作为行医标志,二来是因为孙思邈用铜圈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们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3 铁药碾
  船型铁制品,配有扁圆型研具,是我国传统碾药用具之一。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面,以便进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古代是用碾子、石磨、杵等把药材压成粉末。
4 铜杵臼
舂捣药物器皿,常置于售药柜台前备用.。
5 药罐
储药器皿。
6 博山炉
  中国汉、晋时期青铜器。又名香薰、薰炉。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 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博山炉初为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世亦曾使用并仿制。有名的博山炉有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和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
7 铜獬豸熏
古代用来熏香的用具。还可以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
查看更多相关问题 >>
相关切药机行业知识库

友情链接:

首页 | 网站简介 | 采购市场 | 行业分类 | 信息投诉/删除/联系本站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 商名网

京ICP备17049264号